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你可以骂小米,但雷军也必须要回应

来源:唐辰在思考

如果雷军不回应呢?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持续热搜,4月1日晚,雷军以小米当家人的身份公开回应。

他称,对高速车祸致三位年轻女孩离世表示心情沉重,并表示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30日赶赴现场、31日配合警方提交车辆数据,因事故在调查,未接触事故车,现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如何不会回避,会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进展、尽力回应家属及社会关切,还表示听到并记下大家的关注和批评,会用行动作答。

这番不长的回应,显然是经过多轮打磨的。很多人也注意到,与雷军往日高频更新社交状态的节奏不同,此次距离其上一条微博动态,已超过24小时 。

雷军发文4分钟前,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并没有被雷军转发。如“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事故车辆已经被拉回北京”等网上传闻。

巨大的舆论风波背后,是大众,包括米粉的支持、疑惑、批评、责骂、旁观的情绪关注。各种声音夹杂成一股洪流,将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推入到最严峻的信任危机中。

这些讨论里,不少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落在:雷军该不该立刻发声?雷军的回应是不是太晚了?这是一类“教大公司做公关”的技术性讨论。有网友在小米汽车“回答”下的一条高赞评论,可以作为答案:“这是我最欣赏小米的一点,你骂他,他会回复”。

显然,讨论是必要的,比如智驾安全、事故原因、车企营销、善后措施等,雷军和小米也必须做出回应,接受骂声。但在当前事故所有的细节都没有完全披露,特别是警方调查报告没有出来之前——雷军也只能说,“因事故在调查,没有接触到事故车”——进行事故归因都太早,其中不乏所谓的“专家分析”。

正如虎嗅所表达的观点,绝大部分人会关注错事故真正重要的“关键点”,也忽视了引发这次事故的真凶——所有参与方(包括车企、消费者、道路、监管)的不够作为。

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过度关注雷军或者小米回应的公关技巧,是鸡贼的诱导,还是真诚的回应。因为这个时候任何的技术性操作,在公众面前都是“皇帝的新衣”,都会引来滔天的情绪反噬。

作为小米的一号位,也几乎是小米公司唯一的公关策略,考虑到其个人的流量以及与小米的捆绑,雷军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站出来表态,就已经是推演了各种预案的最好回应。但在生命和安全面前,这种“诚意”根本无法抵消之前过度营销、狂立人设时挖下的坑。

就在小米汽车疯狂上热搜时,特斯拉等友商纷纷表达类似的观点,“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雷军和小米掀起一轮行业性的智驾安全冷思考,但代价太大了。这或是一个转折点:对智能驾驶的盲目追捧,将进入冷静期。

早在2021年,李想就在朋友圈发文,拒绝夸张宣传。他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有,避免夸张的宣传造成用户使用的误解。并提出,“在推广上克制,在技术上投入,对用户、行业、企业都长期有利。”

他的表态有一个背景,当年8月,31岁的企业家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李想并没有提及此事,从其呼吁内容可见,他认为是行业的夸张宣传导致了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存在误解。

进入2025年,智能驾驶再次成为车企特别是造车新势力的宣传王牌,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比如特斯拉FSD多次被传进入国内市场,狼真的来了;比亚迪喊出智驾平权的口号,要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对雷军来说,这起爆燃事故也当引起其对造车思路的重新思考。他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就是“汽车×电动×智能”。过去十年,已经解决了电动化的问题;未来十年,将是智能化的十年。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智驾+智舱+生态”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参与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目前来看,作为后入局者,小米在智驾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人-车-家”的生态优势才是其杀手锏。2024年,小米SU7上市即大卖,雷军在复盘小米SU7成功的原因时,他分享了几条心得:

“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我们在产品规格书的第一条,就是要做好看”。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一半的女生喜欢我们,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女生喜欢的车”。

这与他在决定正式造车前的思考,并没有本质不同。当时,他认为,这个时代杰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必须做好三点:首先是一辆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好车;第二,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第三,更是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

所以,小米汽车设立的目标就是: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这很难不让人指着鼻子骂,小米汽车首要考虑的是好看、好开,驾驶安全并没有放在首位。虽然雷军也多次强调安全,比如小米的电池技术经过了包含碰撞、挤压、火烧在内的1050项安全标准测试,这些测试项目数是国家标准的20倍。

在普通受众眼里,特别是经过小米手机、小米“全家桶”洗礼的米粉,雷军给小米汽车所渲染的形象就是“好看,好开,舒适,而且具有性价比”。

小米用户、米粉给雷军的印象分太高了,其IP效应溢出到小米汽车上,就成为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量、销售额,但安全对于车主用户来说,却是永远也不能降权的首要原则。

放在更长维度里看,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是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但如何平衡技术进步、车企功能迭代和宣传、用户驾乘认知、监管部门作为等各方面的关系,也是道路各参与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雷军造车,天命之选”,“小米造车,三年就成”的神话也需要被打破了。《流浪地球》里那句话,永远不会过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