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黑科技助力!深圳轨道交通地面坍塌事故“盲演”检验应急本领

南都讯 为提升大鹏新区轨道交通工程地下施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各单位(部门)协同作战及政企协同效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7月3日下午,一场高规格、实战化的“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地面坍塌事故应急演练” 在大鹏新区葵涌街道落下帷幕。

该演练由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委办牵头组织,中交(深圳)工程局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总经理部与中交二航局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五工区项目联合承办,以逼真的场景模拟和高效的应急响应,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筑牢防线。

盲演形式,最大限度贴近真实事故场景

此次演练创新采用“盲演”形式,不提前告知参演单位具体演练时间与详细流程,最大限度贴近真实事故场景。演练模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葵涌站至大鹏站盾构区间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施工时,突发路面塌陷事故。瞬间,过往车辆陷入坑洞,多名人员被困其中,现场情况危急。同时,事故引发自来水供应中断、电力设施受损,网络谣言也随之滋生蔓延,次生风险不断升级,对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事故发生后,中交二航局施工团队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自救程序,并同步向相关部门进行灾情汇报。接到消息后,大鹏新区政府住房和建设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交警大队等多部门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现场迅速成立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来自应急、消防、医疗、电力、水务等领域的数十家单位和部门,紧密配合、高效协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信息上报、灾情处置、人员救援、险情排查、管线修复、舆情管控和善后处置等全流程工作。

黑科技助力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高科技装备在本次演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配备高清摄像与测绘系统无人机迅速升空,对事故区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化侦查,快速绘制出灾害现场三维地图,为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直观数据参考。同时,大型工业无人运输机搭载扫描雷达,深入塌陷区临近危险区域进行地质扫描,实时传回地质结构数据,助力技术人员精准掌握塌陷区域地质状况,有效规避二次灾害风险,显著提升了救援效率与安全性。

演练结束后,相关专家和领导对此次演练进行了全面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演练真实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效磨合了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展示了大鹏新区在应 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同时,也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后续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指明了方向。

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工程,是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支撑项目。线路起自深圳龙岗区龙城站,途经龙岗区、坪山区,止于大鹏新区新大站,设计时速160公里,线路全长39.4公里,包含5站5区间及1条动走线、1座存车场、1座牵引电力合建所。线路建成通车后,将构建起大鹏至龙岗、坪山的半小时快速通勤圈,通过高效换乘枢纽,可快速通达宝安国际机场、南山、前海等核心区域,显著改善大鹏新区交通出行条件,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通讯员 蒋正鹏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