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重点满足临深片区公交通勤接驳和服务产业园区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4月1日上午,大亚湾区交通运输和海洋经济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大亚湾区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及今年的重点工作。会上,大亚湾区交通运输和海洋经济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豪介绍,过去一年,该局全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多项数据呈增长态势。
2024年,全区交通基建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11.9%;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收21.54亿元,同比增长13.1%;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收20.41亿元,同比增长24.6%。
港产城融合
今年推进6大码头建设升级
2024年,大亚湾区完成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荃湾片区控规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通过优化危化品仓储布局,有力保障危化品仓储项目快速落地;超前完成第九类危险品审批,完成宇新-粤安汽油调和、海铁联运中心建设等,5万吨液体散货码头、港湾码头正式动工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荃美石化码头已完成验收投产,码头验收后马上有外轮首泊,有力保障了美孚项目投产需求。
大亚湾区交通运输和海洋经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林海新介绍,2025年主要从“保安全”“强基础”“落项目”“促发展”四个方面,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参照石化区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港区封闭管理,实现人车精准管控;实施港区管理联席会议+业主委员会+安全专家库+第三方安全巡查等“1+3”管理机制,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自治,切实提升港区本质安全水平。
加快推进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谋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建设一批项目。重点推进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等6大码头建设升级,实施港区路网联通,完善消防、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夯实港区发展基础。
以项目“快建设”带动经济“快发展”,重点推进石化产业配套物流园、恺齐扬宇海铁联运中心、中油大安管输泵站等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引进上港物流等头部企业与集装箱码头合作,依托第九类危险品集装箱业务,开辟新航线,助力港口货物吞吐快速增长。
组建港口发展咨询委员会,为港口发展出谋划策,集聚专家力量解决港口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度挖掘港区和石化区产业资源,深层次地推动港口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扶持企业
营运货车提前报废补贴1万至4.5万元
会上,大亚湾区交通运输和海洋经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曾渊介绍,为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发展,市、区两级部门已制定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针对辖区公路运输企业新增货运车辆载重质量达到80吨以上的,市、区两级按照购车金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不超过150万元;针对辖区水运企业新建、从外市迁入的单船载重大于2000吨船舶,并承诺经营5年及以上的,市、区两级按船龄10年以上的给予每吨50元、船龄10年以内的每吨70元的一次性奖励。此外,对上述船龄10年以内的船舶给予贷款利息补贴,单船不超过400万元。
营运货车方面,国四及以下排放的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按照车辆类型、提前报废时间和新购车辆动力类型等,实施差别化的补贴标准。车辆提前报废的补贴1万元至4.5万元;报废且新购国六排放营运货车、新购新能源营运货车补贴2.5万元至9.5万元。营运船舶方面,达到规定船龄拆解报废和报废新建船舶,按照船舶类型、船龄、船舶总吨等,单船每总吨补贴500元至2200元不等。
织密交通网
272座公交候车亭预计上半年完工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过去一年,大亚湾区实施272座公交候车亭建设,完成12公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开通了263快线接驳深圳沙田地铁站,优化调整了206B线途经澳头荃湾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畅通城市交通脉络?一方面,大亚湾区将开展《大亚湾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国道G228大亚湾段及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推动省道S254、S387大亚湾段规划线位调整,构建外围交通大环线;推进龙山一路与深圳南坪快线三期的规划衔接,北段与新深惠快线的连通;加快临惠路、龙盛五路等与深圳对接道路的建设;落实淡澳同城,开展惠大高速辅道拓宽工程(风田水库桥-新桥段)前期工作,协调惠阳加快内环东路建设,推动与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联通。
另一方面,将继续优化公交线网及班次,重点满足临深片区公交通勤接驳和服务产业园区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完善公交设施升级建设,272座公交候车亭建设改造将在今年上半年完工,提升市民群众候车环境。
此外,今年大亚湾区将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对澳头街道妈庙村、西区街道漳浦村等17个自然村实施“一路一策”改造计划,进行“白改黑”路面升级、智能排水系统建设、配套生态停车场等,合计总投资约1.9亿元;围绕滨海旅游资源和古村落乡村自然风光,将打造景观优美、串联各景点的旅游公路,实现“交通+产业+旅游”的良性互动。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惠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