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懂济南|强省会牵手强龙头,济青双圈联动“圈”出新未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4月18日,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在济南召开。当前,济青高铁已“公交化”开行,两大都市圈产业合作越发频繁,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日渐清晰。一头是强省会,一头是强龙头,进入“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济南、青岛都市圈如何加大双圈融合力度,怎样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注入新活力?

“单兵突进”到“集群作战”

对标“优等生”协同突围

在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内都市圈正打破界限,携手共进,以“抱团”联动之姿,开辟协同发展的全新路径。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京津冀到中部地区,都市圈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在长三角地区,南京、合肥签署《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后,两地建立了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产业协作,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并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在西南地区,随着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成都市双核联动联建持续深入,300个川渝共建项目年度投资超过5000亿元,全国12%的汽车、21%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有6个是跨都市圈协作共建,包括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和分工生态。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学军认为,在全国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蓬勃发展,成渝、杭甬、长株潭等新兴区域也在迅速崛起。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推动济青都市圈联动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的迫切需求。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就曾提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核心功能,加强省会、胶东、鲁南地区协调发展。

从“单兵突进”到“集群作战”,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将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注入新动力。

多通道贯通陆海

迈入“1.5小时同城圈”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4月19日一早,济南东站一辆列车缓缓驶出,前往青岛,与此同时,青岛站也有列车出站,开往济南。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营后,济南、青岛间的人员流动明显多了不少。

记者梳理发现,济青高铁的“公交化”运营,让济南、青岛之间的往返高铁及动车组列车增加,开行时段涵盖早5时至晚10时。

去年三季度铁路调图时,济青高铁济南东至青岛(北)间开行动车组旅客列车就已增至74列。其中,“济青快线”动车组列车34列,具有时段优、速度快、旅时短的特点,济南、青岛两地一站直达列车有20列,运行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青岛北至济南东间最快旅行时间为1小时22分,发车频次15分钟每班,最短发车间隔仅6分钟。

此外,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的通车,使济青中线全线贯通,成为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直联直通的第三条公路大通道,不仅缩短了济南、青岛都市圈之间的时空距离,也为都市圈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打铁还要自身硬,济南、青岛都市圈也在不断推进各自圈内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济滨高铁、济枣高铁、潍烟高铁、明董高速等项目的实施,在都市圈内形成便捷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不仅提升了各自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也为济南、青岛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

本次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也提到,要强化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聚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双万亿城市“坐镇”

产业协作潜力释放

产业协作是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核心,济南、青岛都市圈在产业协作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潜力。济南市2024年GDP达13527.6亿元,人口即将突破千万大关;青岛市全年生产总值为16719.46亿元,当前人口已破千万。济南青岛两市GDP总量目前已超3万亿元,占全省30%。

“济南、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是经济强市、人口大市,在产业联动发展上有很大空间。”吴学军认为,济南正大力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青岛则着力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等多条优势产业链,两地的重点产业虽有重叠,但差异性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基础。

2024年3月,济青双都市圈产业与资本对接大会暨路演平台启动仪式举行,围绕“济青双都市圈联动 产业与资本合作共赢”主题,举行了首期40个项目路演。

今年2月5日召开的山东“新春第一会”,强调了“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要求济青都市圈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本次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更是提到,要在推进圈内同城化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强省会”“强龙头”战略。并在加强“双圈”协同联动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共联、产业体系共建、创新能力共育、开放高地共创、文旅品牌共塑、公共服务共享工程。

吴学军认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济青双都市圈的产业合作将更加紧密,有望在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绿色生态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内陆—沿海”双向开放

济青联动重塑开放新格局

一个以“强省会”为中心,一个聚力发展“强龙头”,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未来可期。

2024年11月,国务院相继批复同意《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济南为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一个面向黄河,一个指向海洋;一个辐射全国,一个面向国际。”在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将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者联动可打通‘内陆— 沿海’双向开放通道,增强山东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张汝华还认为,济南、青岛都市圈的联动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城市群竞争中赢得主动。济南、青岛都是副省级城市,而且都是万亿城市,这种配置在全国各省中比较少见。山东是第二个拥有“双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在当前国内都市圈“抱团”发展的背景下,济南青岛都市圈的强强联合将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城市群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招。

对济南而言,济青双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既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命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