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症脑干出血命悬一线,专家搭档机器人手术抢回男子生命

极目新闻通讯员 龚翩 龚雨西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神经外科团队与时间赛跑,成功抢救一名突发脑干出血的重症患者。目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于4月21日康复出院。

前不久,50岁的孙先生(化姓)在家中突然陷入昏迷,立即被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抢救,检查后被确诊为脑干出血、急性呼吸衰竭,脑干出血量高达8毫升。据介绍,作为生命中枢的脑干,其出血量超过3毫升即为高危,死亡率高达80%,救治难度极大。

考虑到当地救治能力有限,家属经多方咨询后决定将患者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神经外科治疗。得知消息后,院区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经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决定由洪山院区神经外科刘宝辉教授团队为患者施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手术当天,神经外科团队在机器人立体定向引导下实施脑干血肿清除术。在刘宝辉教授的操控下,机器人系统基于术前CT/MRI构建三维模型,规划最优穿刺路线,误差范围控制在0.5毫米以内,避免损伤脑干内密集的神经核团和血管,避开了功能区,仅需直径为2毫米的骨孔,机械臂引导穿刺针直达血肿部位,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出血量不足10毫升。

在手术医生的巧妙操作下,机器人系统精确控制抽吸压力和范围,快速解除脑干压迫,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组织。术后,患者被转入神经外科专科ICU,通过呼吸机辅助、精准控压和亚低温脑保护等综合治疗稳定生命体征。

在神经外科病房,医护团队在术后48小时为患者启动床边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经过12天的生死博弈,孙先生的意识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平稳,肢体活动能力显著改善,并创造生命奇迹康复出院。

刘宝辉教授介绍,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核心通道”,掌控呼吸、心跳、意识、运动等基本生命活动。脑干出血是指脑干区域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结构。脑干仅拇指大小,但出血量达5毫升即可致命,死亡率高达80%,主要病因有高血压、血管畸形、外伤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患者如突发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需立即就医,如确定脑干出血后、在发病后6小时内干预可大幅提升生存率。

作为湖北省内首位使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的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神经外科刘宝辉教授强调,该术式以“精准、微创、高效”为核心,显著突破脑干出血的治疗瓶颈,为患者提供更高生存率和功能康复机会。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