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基本内涵
“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后,“四个现代化”的内涵不断调整和充实。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党中央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设想。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始终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一个强大精神力量。
相关链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进入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