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螺,赛过鹅。水乡人家熟悉的味道,一到菜花缤纷时节立马被激活,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每一个节令都有对应的美食,经冬而春,到清明前,螺蛳最是肥硕鲜嫩,无论营养还是口感都到达巅峰。苏州的老饕们清楚,等过了清明,螺肉逐渐紧瘦,腹中开始长小螺蛳,吃起来就逊色了。
吃螺蛳最让人着迷的,是嗍螺肉时的惬意。一粒螺蛳送到嘴边,轻轻一嗍,螺蛳肉入口,嘴里满是酱汁的浓厚与螺蛳肉的韧弹。爆炒螺蛳看起来简单,却很考验功力,功夫不到位,嗍起来费劲不说,还少了趣味,有暴殄天物之嫌。
第一次吃螺蛳,是来苏州甪直以后,春暖花开时分,和几个同事在露天大排档。爆炒螺蛳是大排档最火的一道菜,看他们一个个嗍得挺上瘾,心里痒痒,也夹了一颗螺蛳送到嘴边,用足力气,怎么也吸不出来,只好放弃。苏州同事说:“嗍不出来就用牙签,嗍螺蛳绝对是技术活,多练才行。”
尝试很多次以后才找到些窍门,但比起他们,还是差了一截,能尝到不一样的味道就很不错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嗍螺蛳应该是水乡人的专利。
我老家在山区,一层层水田里有田螺,个头不小,都是捡回家喂鸭子,很少弄来做菜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抵就是一辈一辈人的传承吧。
朋友说:“螺蛳是春天的美味,小时候一有空就和村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带个小篓子去小河汊里捞螺蛳。”言语之间满是回味与欢欣。平常生活不缺温馨回味,这是留存在每个人心中的美好。
水乡人家都爱吃螺蛳。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这么描述:“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寻常的螺蛳确实给无数人家增添了生活趣味。
普通人家最常见的,是螺蛳肉炒韭菜、爆炒螺蛳,虽是家常味道,也是两道百吃不厌的下酒菜。再简单的食材,也能有匠心制作。南京城里一碟韭菜炒螺蛳肉可成为春日“封神之作”,杭州的酱爆螺蛳和紫苏炒螺蛳一直大受欢迎,最初用螺蛳汤煮出的柳州螺蛳粉已名扬全国,老苏州的酱汁螺蛳更是新老苏州人的至爱……“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经过烹饪改良,螺蛳的风味变出更多花样,蒜蓉、酸菜、蛋黄、十三香……每一样,都是平常光阴里无与伦比的韵味交融。与别的食材混搭,依然毫不逊色,咸肉螺蛳、河蚌螺蛳、老鹅螺蛳、肥肠螺蛳……每种不同风味,都是对味蕾的极致开发。食客们不仅追寻那份独特的鲜美,更见寻常日子里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春色渐浓,得闲,去菜场买些螺蛳,做一道酱汁螺蛳解解馋。热锅热油,葱姜蒜爆香,已剪尾洗净的螺蛳入锅,略施料酒,猛火爆炒,调味收汁就大功告成了。想尝香辣的也容易,加几只切碎的小红椒就是了。麻辣的也不难,加入适量花椒就好。一家人围坐,夹上一粒螺蛳,嗍上一口,汤汁肥厚,螺肉鲜香,惬意无比。
(原载于《姑苏晚报》2024年03月31日 A08版)
作者:程庆昌,图片: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摄
编辑: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