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制度型开放构建引才生态,为全球科技人才筑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稀缺资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正在发生系统性变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国际化人才生态,以制度型开放破解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成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所亟需解决的战略命题。

全球科技创新模式正在经历从“主导—追赶”向“颠覆—革命”的范式转变。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各国对相关科技人才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的引才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致力于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必须在国际规则重塑的夹缝中寻找突破口。

第一,完善政策供给,打造制度型开放优势。国际都市需要突破传统政策框架,构建“靶向精准、动态适配”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一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在签证便利、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制度型开放优势。另一方面推动政策协同创新,可以通过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等合作建立“人才-产业-资本”政策包,根据产业动向和资本流向不断推动人才政策的动态调整,由此也能在新兴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灵活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推出专项引才计划,以精准、灵活、高效的政策投入在科技人才引进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第二,健全服务体系,提供全链条配套服务。科技人才的流动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生活选择,因此服务体系的完善必须覆盖工作与生活的全场景。在住房保障方面,高端人才公寓应多布局在城市的科技园区及高科技企业集聚区,并推行租金补贴与购房资格动态匹配机制来扩大政策辐射面。此外,教育配套、医疗服务、社会融入等方面也深切影响人才扎根的黏性。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人才效能裂变。传统人事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科技人才“跨域协作、柔性流动”新趋势,国际大都市需要建立动态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增加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性、科研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等评价比重,设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激励,同时减少对科研项目选择和资金使用的行政干预,大大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应借鉴国际先进机制的管理经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制度,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例如跨境联合实验室、虚拟科研团队等新型模式。

第四,提升国际竞争力,主动塑造人才流动格局。国际都市需通过优化本地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来增强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在战略层面,要深度参与国际人才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国际规则的公平化和合理化,提升标准话语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应通过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人才的长远发展上,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升其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并推动教育国际化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未来,科技人才的全球流动将更趋频繁与复杂,国际大都市唯有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加灵活、开放、创新的姿态拥抱变化,才能在全球科技人才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系蔡蕾,上海交通大学,本文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研究中心资助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