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学第一课,如何做家长

九月,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各地学校陆续开学。近日,山东烟台的龙口实验小学组织家长集体宣誓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口号也引来热议。有网民认为组织家长宣誓流于形式主义,也有人认为教育应该共同努力。不过这则新闻确实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孩子入学成为学生,父母也需适应并做好“家长”这个“工作”。

“父母好好学习”,传达了学校对学生家长尽职尽责的企盼。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家长,也是开学季到来之际摆在各位父母面前的大哉问。父母永远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的老师。不论家校合作的边界在哪里,学校教育都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把孩子教育成一名健全的人。

比之老师,家长的角色更加关键,也更为特别。毕竟,老师和学生可以相互选择,“师固择徒,徒亦择师”,但家长与孩子是无法互相选择的。保护、引导与教育好孩子是老师的工作,更是家长的天职。而要做好学生家长,就应认识到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两者虽有重叠但仍旧各擅胜场。

除了教授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之外,学校最不可或缺也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以种种灵活的奖惩办法与激励手段,给孩子们以社会化教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同龄人的相处、互动是家庭教育难以提供的课程。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正是为了趋近“共学适道”的境界:“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当然,良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往学校一送了之,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色。“身教胜于言传”,家长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将直接决定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若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孩子自然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若宅在家里打游戏刷剧,孩子恐怕也很难出门与同龄人交往强身健体;家长若秉持自制、勇气的美德,孩子自然会在学校里成为进退有度、不忧不惧的小小德性公民,早早习得社会化这一课。

做好学生家长,不能“把一切都推给学校”,也不可“一切都配合学校”。面对学校“给家长增加不合理负担”,甚或是“联合家长压制学生”的行为,家长要有勇气并坚持对这些不合理要求“说不”,不让校方推卸自身责任,也不允许校方“权大责小”甚或“有权无责”。守好家校合作的边界,为孩子也是为自己争取正当权益,同样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自然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监督员。

作家郑渊洁曾说过,“所谓差生,就是差学校与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也许过于武断,但其镜像论断则是大致成立的:好学生是好学校与好家长携手培养的。做好学生家长,以好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倒逼学校教育,是所有新任“学生家长”应该先完成的一课。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