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色育人“双向成长”!青岛理工大学将本土红色故事融入清明教育实践

“这个烈士陵园内共有17157位烈士的英名‌‌,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青岛先烈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青岛英勇处决叛徒王复元的徐子兴烈士;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的周浩然、郑子扬、杜雨等烈士……”3月29日,在崂山革命烈士陵园内,青岛理工大学青芒志愿宣讲团的会计232班王庆枫,正在为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讲解烈士故事。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以“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细讲青岛红色故事”为主线,将思政课堂搬进烈士陵园,将本土红色故事融入红色教育实践,以大学生讲给小学生听的方式,用鲜活的“身边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少年心里生根,在青年心里扎根。

“当年我们趴在雪地里三天三夜,只为守住阵地。如今国家强盛了,但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曾参与过抗日战争的96岁老兵鲁守邦颤抖却坚定的声音,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回荡。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宣讲团和小学生共同聆听退伍老兵的故事,在老兵的烽火故事中深刻体会战争年代的艰苦和战士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充实红色故事“资源库”,提振志愿讲解精气神。

“老兵爷爷的战场故事,让我震撼、感动,看着老兵爷爷,‘爱国’这个词忽然就具象了。”已经参加过5次志愿宣讲的财管225班赵方瑜说:“把这些故事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地讲给别人听,是我最想做的事,我想让更多人在这些鲜活的红色故事里汲取力量,坚定信念。”

前期,志愿者们化身“红色信使”,深入青岛革命遗址、档案馆、老战士家中,挖掘青岛本土红色故事。随后,他们走进崂山烈士陵园、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面向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童心向党”主题宣讲,用一个个故事将烈士事迹讲给孩子们听,当小学生抛出“英雄叔叔会害怕吗”的提问时,志愿者用老兵“雪地坚守”“夜间急行军”等细节给予孩子们“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信念向前冲”的坚定回答。

“以前在书本里了解革命英雄的故事,现在却发现,原来他们就在我所在的城市,他们的故事也就在我身边。”财管231班的杨思懿一边擦拭烈士墓碑一边说。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松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也让大学生在调研与讲述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红色教育不应是“照本宣科”,而应是“薪火相传”,本次活动,让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让小学生成为革命精神的“接力者”,真正实现了红色育人的“双向成长”。未来,学校还将联合更多中小学,推动“青岛红色故事”进课堂、进活动、润心田,将这一模式常态化并打造成特色育人品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于淼 孙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