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日报:辽沈战役纪念馆深挖文物价值——做红色血脉的“守护者”

走进位于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个展柜里陈列着几枚爆破筒残片,讲述着梁士英烈士舍身炸地堡的英勇事迹:1948年,在锦州攻坚战中,梁士英主动请缨,将爆破筒塞入敌堡并用身体死死顶住,用鲜血开辟出我军前进的道路。

如今,在距离纪念馆3公里外的配水池战斗遗址,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作为一名讲解员,正在用实际行动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1948年,东北野战军的战士们高喊“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铁的汉”的口号艰苦鏖战,为攻克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配水池之战,是辽沈战役中锦州外围的关键战斗之一,它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打开了城北的门户。”指着配水池遗址东北一侧墙上的弹孔,梁丹丹介绍道,“如今,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斑驳沧桑的外墙上,清晰可见的弹痕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革命先烈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介绍,为做好红色血脉的“守护者”,真实呈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当地红色遗址秉持“修旧如旧”原则,根据多方资料,最大程度恢复与保持遗址原貌。

近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红色遗址遗迹调查信息采集小组,完成锦州地区近100处红色遗址遗迹的实地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撰写报告2万余字,推动了《锦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建立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信息查询系统,持续开展烈士信息调研,上传60788位烈士信息,为7937位有名烈士找到安葬地,为500余位烈士找到亲人,为14位烈士补刻英名……

“通过文物保护、文史研究、为烈士寻亲等工作,我们打造出较为完整准确的以辽沈战役重要历史事件、英烈人物、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承载的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库,入选2024年度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我们持续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展览展陈,形成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五点一线’的红色宣讲阵地。”刘晓光说,“去年,仅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接待观众超260万人次,接待量提升的根本在于展陈内容的不断丰富。”

为了让红色资源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纪念馆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推出“行读辽沈红 厚植爱国情”“红色日历”等品牌研学活动、《致敬·梁士英》情景访谈党课、《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大型红色历史情景剧等,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社会教育职能。2021年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宣讲团走进农村(社区)、学校、部队、企业、机关,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000余场,受众近20万人次。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