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畅销全国市场!玉林这个增收“金蒜盘”打得真响


“田家少闲月,春日人倍忙。”当蒜香在春风中悠悠飘荡,蒜农们便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节。在享有“玉林香蒜之乡”美誉的玉州区仁东镇,连片的大蒜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浓郁的蒜香在空气中弥漫,蒜农们在田间手脚麻利地采收大蒜;一辆辆收货车往来穿梭,引擎声、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奏响了一曲热烈的丰收乐章。


在仁东镇,农户清理晾晒采收回来的蒜头。仁东蒜头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咱们这儿的紫皮蒜富含硒元素,属于特有品种。这段时间采收的,主要作为晚春蒜种出售。”大路社区经验丰富的老蒜农宁明全,刚从田间收蒜归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们把收回来的蒜,在院子里铺开晾晒。村民们齐心协力,忙活一两天,就能完成1500公斤初加工蒜的任务,随后通过物流发往广东等地。别看我这院子不大,在采收高峰期,每天收回来的蒜能超过5千公斤。眼下,半干蒜能卖到2.5至3元一公斤,过些日子还有两三千公斤干蒜,预估届时市场价能涨到4元一公斤。”


大蒜丰收,农户喜笑颜开。


仁东镇种植大蒜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光照充足,土壤团粒结构合理,硒含量丰富,为大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出的大蒜蒜衣紫红,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辣味十足,因此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香蒜”“富硒蒜”。“鬱州”牌玉林香蒜更是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畅销全国市场。2024年,仁东镇的大蒜种植面积达1.8万亩,总产量3600万公斤,平均亩产值6000元。


在仁东镇,像宁明全这样依托庭院开展大蒜种植、加工的农户不在少数。“庭院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模式,正蓬勃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起初,仁东镇人大深入调研、多方学习,结合当地土壤富硒的特性,确定了大规模种植富硒紫皮大蒜的发展策略。宁明全率先响应,刚开始试种几亩,当年亩均净利润就达到3500元。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已达15亩。随后,他以庭院合作的方式,带动村民参与种植、采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仁东镇人大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广冬季秸秆覆盖种植、增施生物菌有机肥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探索“庭院经济”模式。这一举措将零散的劳动力整合起来,搭建起蒜农与农田、市场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从“传统个体小范围种植”到“庭院富硒蒜产业致富”的巨大跨越。


当下,冬种春留的蒜头收购价每公斤超过12元,已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2024 年,玉州区富硒蒜头种植规模扩大到约1.2万亩,亩产量750至1000公斤,平均亩产值1万元。


大路社区党委书记杨爱荣介绍,富硒蒜是经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产品。每年采收季,镇人大都会组织庭院经营户和采购商直接到田间收购,根据蒜苗、蒜头的不同品种制定价格。这几年,大蒜连年丰收,产量稳定,市场行情也十分乐观。未来,计划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借助“农交会”等大型展销平台,推动富硒蒜走向海外市场。



采写 |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静新 通讯员 陈佳佳
责编 | 翁小菊
校对 | 黎 颖
审核 | 凌嘉琳
监制 | 胡加宁
出品 |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