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的上合故事①|乌兹别克斯坦小伙赛义德: 这个经贸综服平台“有东西”

青青之岛,亲亲上合。

七月的青岛,红瓦掩绿树,青山连碧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一次迎来了上合组织国家的重要客人。这一次,客人们是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

再过一个多月,上合组织就将迎来一件大事,举办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天津峰会。这是自2018年青岛峰会之后,中国再次“做东”。

七年,一个轮回。正是在青岛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才有了后来上合示范区的落地建设、加快发展。

上合示范区是带着重大使命诞生的——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

如今,这方热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走进上合示范区,遇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儿赛义德,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上合故事”。

在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工作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赛义德(左一),在与客商交流。(□记者 白晓 报道)

乌兹别克斯坦小伙赛义德:

这个经贸综服平台“有东西”

Said Bobur(音译:赛义德·巴布尔),30岁,乌兹别克斯坦人,自称“老青岛”。

为啥?

因为从在青岛理工大学读书算起,他已在这里生活了11年。5年前,还是学生的赛义德认识了一位日照姑娘。两人一见钟情,6个月便闪婚。

2021年10月,赛义德来到上合示范区工作,负责翻译。第一次踏进这个地方,他就被眼前景象震撼了: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同事们个个干劲十足,自己也跟着兴奋起来。

时间来到2022年11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啥?

它的定位很牛:既是国内企业走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大本营”,也是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平台有三大功能——信息展示、功能应用、数据发布,还能通过网页、手机App和线下服务中心三种方式,给贸易商、物流公司、银行等提供服务。

别被它的名字难住了,其实这就是一个超级实用的“工具”,得到了国家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

以前做跨境生意,流程复杂、环节众多,像走迷宫一样容易卡住。有了这个平台,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一站式搞定,痛点、卡点、堵点帮你“全扫清”。赛义德说,这个平台“有东西”。

深圳有家做太阳能板的企业,通过上合经贸综服平台认识了乌兹别克斯坦一家能源公司。双方聊得火热,前期沟通顺利,可到了付款环节,问题却来了:第一次合作,谁也不放心谁,合同愣是签不下去。

赛义德和同事一看,这不行啊,赶紧给两家公司介绍了平台的跨境结算系统。

这一系统就像个“靠谱的中间人”,让双方都安心。流程是这样的:乌兹别克斯坦公司先把预付款打到平台担保账户,深圳企业收到信息开始备货。货备好后,以平台名义报关,乌兹别克斯坦公司看到提单和报关单,把尾款打过来。深圳企业在平台申请提款,平台审核后把钱转过去。整个过程透明又高效,第一单做完,两家公司都竖起了大拇指。

编辑:周艳 王文珏

策划:梁旭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