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一大早,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鲜活乱蹦的南美白对虾,正从云南池业弘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虾基地驶出,开往永平县城的商超。
颠簸的车厢里,虾儿在水框里应和着节奏欢跃,跃动着丰收的希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博南镇胜泉村甸板五组村民李金辉的智慧与汗水。
2008年,年轻的李金辉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前往江浙一带打工。在那里,他一头扎进了水产养殖的世界,从最初的学徒做起,凭借着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掌握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核心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3年,心中一直牵挂着家乡的李金辉决定回乡发展。“我在外面学了这么多年技术,就想回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李金辉坚定地说。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小规模试验养虾。从水质调控到饲料投喂,从病害防治到日常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成功,这让他信心大增。
2024年,李金辉的养虾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一位投资商看中了他的技术和项目前景,注资506万元成立了云南池业弘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我们建设了占地17亩的养殖基地,共有20个虾棚。7月,基地正式投产,李金辉以技术入股,占股20%。”公司项目负责人候程程介绍。
“李哥,这次咱投了4万多尾虾苗,能成不?”一位工人担忧地问道。李金辉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咱们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肯定没问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虾苗茁壮成长,成活率达到了约9成。
如今,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撒网捕虾,一只只晶莹剔透、活蹦乱跳的对虾被捞出水面。“这虾口感甜脆Q弹,在市场上可受欢迎了!”李金辉拿起一只虾,满脸自豪。目前,基地已产出近8000公斤对虾,到7月底预计产量能达到15000公斤。这些虾不仅受到永平百姓的青睐,也深受保山、大理市场的欢迎,供不应求,价格在40-50元/公斤。
基地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基地有正式职工7名,灵活用工200人(次)。许多像李金辉一样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都回到了家乡。“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家人,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一位工人乐呵呵地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槐 永平县融媒体中心 杨继红
责任编辑 刘自学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