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与IAEA达成重要合作 共同推动核技术造福全球南方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消息,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北京签署《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和《关于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教育培训合作的实际安排》。根据合作文件,未来5年,双方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核安全与核安保等重点方向合作。同时,双方将充分利用中国国内涉核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全球南方国家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培养更多青年人才。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4月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将深入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与IAEA携手推动原子用于和平与发展、造福全球南方,并将更深入地参加核领域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

摄影:张高翔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与IAEA合作,加入IAEA四十余年来,我国是IAEA合作的重要受益者,也是IAEA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IAEA事务的重要贡献者。”黄平介绍称,四十余年来,我国积极参与IAEA主导的核安全、核安保、核保障的国际核法律体系建设和标准导则制定,以及核数据、反应堆、核燃料等信息共享和经验反馈机制,我国向国际核信息系统提交的文献数量今年首次位列第一,为全球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安全、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此外,他介绍称,2016年以来,我国与IAEA及有关国家合作,相继帮助加纳、尼日利亚完成高浓铀微堆低浓化改造,为减少国际高浓铀使用、降低核安保与核扩散风险作出重要贡献。“我国与IAEA合作在华设立了核医疗、核农学、核安全、核安保的8个协作中心。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累计资助近30个发展中国家的300余名学生在华接受核能与核技术相关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核能和核技术领域的人才,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黄平称。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IAEA此次签署的两份合作文件中,《技术合作国家计划框架》涵盖核与辐射安全和安保、水资源和环境、核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等七大专题领域,对于指导后续中国与IAEA技术合作项目设计、申报、执行和评估具有重要作用。而《关于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教育培训合作的实际安排》,将充分利用中方在核科学教育培训领域的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安全发展、和平利用核技术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与IAEA在教育培训方面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合作,对推动全球核能事业安全发展、提升各国核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国际核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支持IAEA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黄平表示,在《关于安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教育培训合作的实际安排》的框架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国内14所高校以及核工业教育学会、中核集团核工业学院等科研院所将深化与IAEA在核领域全球治理、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为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的核专业人才。此外,还将利用我国内优势教育资源,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核能可持续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作为全球核领域合作的中心,IAEA的宗旨是“原子用于和平与发展”,其主要职能还包括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授权,对全球民用核材料与核设施实施核查,防止核武器扩散,并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制订核领域标准导则,促进核能和平利用。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IAEA合作事务主管部门,未来也将为推动原子用于和平与发展,与IAEA持续深化合作。

黄平介绍称,未来,将推动中国-IAEA-发展中国家三方合作机制落地,实施打造更多“小而美”“惠民生”示范合作项目,让中国的核科技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此外,还将推动核能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加强核安全、核安保国际同行评估合作,助推我国核工业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新质新域核安全、核安保合作,携手应对传统、新兴风险挑战。

“从推动核能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参与核领域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IAEA作为一个平台,其职能包括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安全等等,未来我们可以在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黄平称。

近期,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这标志着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黄平透露,今年10月,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也将与IAEA在成都共同举办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暨第2届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中国在可控核聚变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国际合作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为可控核聚变早日实现产业化、造福全人类不断作出贡献。”黄平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