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塑造翻译新质业态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新时代以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交流互鉴指明了方向。

中国翻译协会作为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肩负着推动翻译行业健康发展和服务国际传播事业的责任使命。过去一年,中国翻译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与广大翻译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翻译各领域发展取得许多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汇聚翻译资源力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团结和汇聚行业各方力量,积极承担重大翻译任务。组织高水平翻译专家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总书记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目前已翻译出版4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重要图书和文件的多语种翻译工作。依托中译外研讨会商机制,系统开展重要表述的外译规范化工作,完善覆盖9个语种的会商和发布机制,及时为行业提供核心理念、重要表述的规范译法,以精准传神的翻译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二是建强翻译人才队伍,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人才支撑更加坚实。联合各方力量,深入推进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翻译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扎实推进,入库专家近6000人,覆盖50余个语种。翻译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底,总数已达680.8万人,近10%的从业者拥有技术、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翻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格局逐步形成。首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授权点正式设立,翻译专业学位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日益完善,有效促进了翻译专业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技术赋能,翻译新质业态动能愈发强劲。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行业研讨交流和应用培训,着力增强翻译行业发展新动能。组织举办全国翻译技术大赛及多场人工智能主题研讨会、技术应用培训班、“人工智能赋能翻译生态”直播等活动,增强翻译工作者的技术素养。针对国内外翻译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情况以及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组织各领域专家深入开展前瞻性研究,发布权威研究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及翻译从业者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四是深度参与国际翻译界事务,国际交流效能不断增强。重视并加强与国际翻译家联盟等国际行业组织的交流。推动成立国际译联亚洲中心,实现中国译界国际交流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多位国内资深翻译家和行业专家参与国际译联事务,参加翻译技术、口译、标准化、学术研究等国际翻译重点领域工作,为全球翻译行业繁荣发展贡献中国译界智慧。

过去一年,中国翻译协会秉承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宗旨,行业管理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协会单位会员达1870余家,个人会员达1.2万余人,展现了我国翻译行业强大的发展活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文化环境更加多元,技术更迭更加迅速,翻译行业肩负的使命责任更加艰巨。为增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中国翻译协会启动“四译工程”即“译才工程”“译介工程”“译研工程”“译训工程”,依托“译才引领、译介传播、译研驱动、译训筑基”四位一体的功能布局,以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培育翻译新质生产力、推动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翻译事业全链条改革创新,加快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引领行业以更高水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是以服务国家大局为立足点,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昭示了人类文明的走向,引领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等中国思想理论的对外译介工作。以“译介工程”为纽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文化传承创新等重点主题,联合国内外出版机构、媒体智库、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策划推出一批书、刊、网络出版物、视频影音等多形态翻译产品,建立从选题策划到成果推广的一体化流程,实现多语种内容的优质输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译介工程”新品牌,以既反映中国人思维方式特点,又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的高水平译介产品,向世界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是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着力点,为提升国家翻译能力提供智力支持。翻译人才是翻译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依托“译才工程”,遴选一批高层次翻译实践专家,建成层次清晰、语种齐全、领域多元的万人人才库,建设以行业领军人才、资深专家、翻译骨干为主的多层级翻译人才梯队,为国家重大翻译任务的组织实施提供人才支撑。持续推进“译训工程”品牌建设,打造翻译培训品牌矩阵,建立健全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储备、集纳新机制,为行业各方面提供一站式培训服务解决方案,助力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端实践型翻译人才,推动形成翻译领域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是以完善翻译研究机制为支撑点,夯实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翻译研究为翻译行业发展提供了前瞻视角和实践指南。我们要依托“译研工程”和中译外研讨会商等机制,集中专业力量和优势资源,聚焦对外翻译与话语体系研究、国家翻译发展能力研究、翻译学科建设与翻译教学研究、智能翻译技术研发应用、垂直领域翻译研究等五个重点领域研究,加强重要语汇的翻译研讨会商,组织编制垂直领域翻译研究报告、行业标准规范,并实现常态化发布,助力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联合行业各方面共同打造翻译研究高端智库,建设翻译重点领域数据平台和语料库,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研究成果落地见效,增强翻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以科技创新应用为突破点,积极培育翻译行业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翻译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效果较好的行业领域。我们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新技术,共同探索新的翻译业务增长点,发展远程翻译、线上同传等新业态,不断推动翻译的流程重塑和生产力提升,推动新技术在翻译行业的“善用”,使科技创新更好服务翻译事业发展。

作为中国翻译协会的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局将与各方协同协作,将“四译工程”落到实处,为促进中国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国翻译协会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新时代从“翻译世界”迈向“翻译中国”的壮阔历程,赋予了当代翻译工作者更为崇高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胸怀大局、以译为媒,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杜占元,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