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风润城乡 幸福再加码——保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今天,喜讯传来

保山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保山,迎来了发展历程中

又一个崭新的高光时刻



宽阔的马路上,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繁忙且井然有序;深深的小巷中,“红马甲”随处可见、“志愿红”闪闪发光,志愿微光温暖如炬;和谐的社区里,文明实践有声有色、文明理念入脑入心,文明新风吹开“幸福花”……


夏日的保山,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


夏日的保山


2021年,保山市被确定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保山人心中,这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四年多来,保山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结合”文章,奋力推进创建文明城市与建设城市文明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指数双提升。


城市焕新,环境优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身边好人,弘扬新风……在保山大地,文明之花绚丽绽放,美好生活触手可及,一幅幅以文明为元素和符号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书山学海”文明实践活动



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今年1月24日,修缮一新的隆阳区九隆街道仁寿门文化广场重新开放。仅在春节假期,就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前来打卡。


“我今年70岁啦,没想到仁寿门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仁寿门街的朱自祥大爷高兴地说,“文化广场建成后,不仅视野宽阔了,还带活了一条街的经济发展。”


除文化广场外,仁寿门社区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房修缮重建,先后完成小区道路、自来水、电力、网络、路灯等改造项目,同时修建花台50多个,搭建凉亭2个,摆放休闲座椅25个。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居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美丽青华海


自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保山市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围绕提升民生福祉,聚焦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破难点、除痛点、疏堵点,推动城市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眼下在保山中心城区,一批批老旧小区迭代升级、一条条老旧街区精致如画、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正逐渐串联起每位市民的“幸福地图”。


从“有房住”到“住得安心、吃得放心、行得舒心”。4年来,保山中心城区累计投入9.3亿元,实施32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3.6万余户10万余人;完成雨污管网建设改造282千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从96.4%提升到100%;投入资金1465万元,完成59个农(集)贸市场的对标达标建设和改造;投入56亿元强化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54亿元加强公路、铁路、民航建设,市民出行更加舒适快捷。



保山市“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



文明创建全域覆盖


坚持全域创建,提升示范带动力,是保山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特点。目前,保山成为云南省唯一省级以上文明城市全覆盖的州市。


近年来,保山市充分发挥腾冲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文明乡镇达85.29%,文明村达86.71%,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细胞工程”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力持续增强。


云南省“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在保山举办


在文明城市全域创建过程中,保山市注重以城带乡,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的实施,推动各级文明单位与“挂包帮”联系村开展结对子、种文明帮扶活动,用好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保山市还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采取“火塘会”“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目前,全市958个村(社区),已实现村规民约100%全覆盖,并通过积分制、清单制等方式,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兰城街道田心社区党总支书记杨俊自豪地说:“通过基层社会治理,我们社区现在太漂亮了,处处是都网红打卡点,市民拿着手机拍抖音、照片的非常多。”



“礼赞新时代 经典诵中华”主题国庆日经典诵读活动



文明实践亮点频现


渴了能喝水、累了可歇脚……“驿站给我们外卖小哥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


5月19日中午,在兰城街道兰花社区三馆广场旁的党员先锋驿站,几名外卖小哥正在休息,对如此舒心的休憩环境,他们连连称赞。


在打造暖心驿站工作中,保山市以环卫工人、网约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分类打造、整合资源、丰富服务等举措,为户外劳动者有效解决了喝水难、歇脚难等难题。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保山市积极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文明实践已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各环节、全过程,一批品牌化、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正沿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脉络”,无限延伸、全域深入。2024年8月,“爱在七彩云南·情定温润保山”——集体婚礼活动,在国内外媒体社交平台和客户端浏览量超1100万。


保山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


爱心食堂、志愿导医、与爱“童行”、火车站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深入全市各地开展活动,成了保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保山市注册志愿者44.98万人,队伍3254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万余场次,服务群众650万余人次,服务时长800.12万小时。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带动一座城。近年来,保山市累计选树全国道德模范4人、“中国好人”18人、云南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1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17人,云岭楷模4人、纳入“时代楷模”重大先进典型管理2人。在好人的引领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人人都文明,保山更温情。四年来,保山市坚持把文明城市建设目标聚焦到离群众生活最近的地方,文明的“磁场”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保山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的首创首成。



“五普”展板


李建国




编辑:王晓艳
二审:杨 娜
三审:赵 剑
终审:王 灿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2033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