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台海局势应该是我们最关注的焦点。从周二到周三,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相关海域,连续两天进行了大规模的联合演训,其中,第二天的演练被命名为“海峡雷霆-2025A”。实际上,这已是不到一年里,解放军在台海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有军事专家在解读这次联合演训时表示,相比去年的“联合利剑”系列军演,这次的“海峡雷霆”,就是要通过雷霆行动展示更严厉、更全面的手段,把围困“台独”分裂势力的笼子扎得更紧。那么,民进党当局是怎样一步步挑衅,才使得局势不断升级?透过这次军演,我们能看到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出现什么样新的变化?台海局势又将走向何方?
本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位台岛周边的相关海域,进行了连续两天的联合演训。周三晚上七点,东部战区发布消息称:已圆满完成联合演训各项任务,全面检验了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持续加强练兵备战,坚决挫败一切“台独”分裂行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我们看到首次的实弹演练,也就是说真正能够由训转战的这个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在台岛的东部我们的航空母舰,山东舰的舰队,就是要阻断“台独”分子的外逃之路,也是排除外部势力干涉的力量,目的就是要给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以更严厉的警告,更有力的惩戒。
本次演训一开始就表明,这是针对赖清德谋“独”言行的再一次反制。台湾地区舆论认为,此次名为“海峡雷霆-2025A”的演训,相较于去年两次“联合利剑”演训,更具威慑力。演训当天,当地《联合新闻网》发布文章称:代号从“利剑”变为“雷霆”,凸显从“封锁的利剑”转向“夺岛的雷霆”,后者显然更具威慑。同一天,一名台湾知名作家在纽约时报发文称:“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妄图依赖美国,同时排斥和对抗大陆,绝对不再是一条可行的前进道路”。
总台央视记者 张雪松:据我在岛内的观察,此次解放军的军事演训对岛内民众的工作生活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不过岛内民众情绪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走势,一部分民众对两岸军事的紧张升级感到恐慌,担心演习范围越来越靠近,擦枪走火会影响日常生活,而另一部分民众则认为两岸不会发生真正的战争,解放军围岛演训针对的只是“台独”分裂分子,他们认为两岸关系急转直下的根源在于赖清德当局持续谋独挑衅,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多家岛内媒体在报道中提到,面对此轮演训,台军的应对显得仓促。尽管台军吹嘘派出兵力加以应对,但其公布的照片实在过于模糊,以至于遭到岛内网民的嘲讽——“台军只会帮解放军拍照,帮着在台湾宣传。”对此,岛内普遍质疑军方现有的应对能力,也对未来的安全局面表示担忧。
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 游梓翔:在台湾不同民众里面很多特别关注两岸和平台湾安全稳定的人,当然会看到这个演习对台湾未来的安全是会有担心,那当然还有一种是过去民进党当局不断在台湾(地区)宣传虚假的安全感,似乎被当局误导到他们就说我无感,那这样的民众(处境)其实更危险。
总台央视记者 张雪松:台湾防务部门虽宣称备战不求战,但外界普遍质疑其应对能力,有台湾学者就直言今后要对抗还是要交流,这需要真正去思考。
事实上,此次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演训,在台湾地区各界引发的震动还在持续。演训结束后,岛内人士也纷纷发声,坦露对时局动荡的不安,也指责赖清德当局的“台独”措施是在玩火自焚。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在社交媒体上表明,“每个人可以拥有不同政治观点,但最基本的文化认同与孝道精神不该被牺牲。”
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 游梓翔:虽然我们在媒体里看到了好多人说我觉得马照跑舞照跳,大陆演习我们没感觉,但这些是被民进党当局误导的台湾民众,台湾还有一群不一定把声音大声发出来,但是其实看着台湾的安全是一天比一天担心,马英九跟朱立伦就是把这个非常担心台湾的民意表达了出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这一次军演确实它也给岛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一种震动,这种震动体现在有专业的人士有精英阶层,他们了解这一次军演背后实际意涵,所以说发出了“两岸离摊牌越来越近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这一种感叹。如果说真的任由赖清德继续挑衅下去,恐怕将来台湾真的是应验了那句要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观察最近台海局势的变化,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赖清德。他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不过10个月时间,但在“台独”的路上,已经超越了他的民进党前任。上个月,他抛出了所谓的“17项策略”,从军事、经贸、民间交往等多个方面限制两岸往来,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把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把两岸关系等同于“敌对关系”。这样的表态和行动,不得不让我们警惕,在这个“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危机制造者”的背后,还有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希望台海生乱。
本周二,此次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的同时,东部战区发布的一则视频颇受瞩目,其中一个关键镜头,台北汉口街街景,由于靠近赖清德的住所和办公地点,而引起岛内关注。为何会选择这样的街景?用意又在何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郑剑:武力它不是针对广大台湾同胞的,我们更重要的是针对分裂分子那些头面人物,那些更猖狂、更冒险、更具这个破坏性。我觉得这里边的含义还是很深刻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街景的问题了,这个(镜头)就是更清晰地表达了演练是对谁的,是对“台独”分子的。
赖清德在去年5月才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谋独言论和行径,就呈现出了步步紧逼的态势。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就职演说当中极力地去鼓吹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从他的“台独”行径上来看,也是越来越猖狂,打压两岸的旅游合作,去阻挠两岸的民众的交流,在3月13日的时候,赖清德开了一场记者会,抛出了这样一个打压岛内的民众,然后阻断两岸交流的“17项策略”。
赖清德出台“17项策略”的当天,他在所谓“国安高层会议”上,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这一表述迅速引起了各方警惕。国台办第一时间便正告“台独”分裂势力,如果胆敢突破红线,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国防部4月2日明确表态,联合演训是对“台独分子”的有力警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不得不出手,所以说必须要采取行动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赖清德谋独挑衅所带来的一个危险,我想才能够真正地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
面对台湾问题这一中国内政,美国、欧盟、日本等也在近期发表错误言论、对中方横加指责,美国国防部长近期更是声称,将在印太地区包括台湾海峡提供“可靠威慑”。就在此次联合演训开始后,接连三天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被频频问及演训情况,发言人一再重申: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来干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外国人要想插一嘴不仅不能促进台海的和平稳定,反而是给台海的局势火上浇油,因为他们这种荒谬的一种言论、错误的言论,等于说给岛内的势力又再一次地释放了错误的信号,这些岛内的分子就会误以为美国、日本、欧盟是支持他的。
美国对赖清德当局究竟是真的支持,还是只有流于形式的表态,从近期一系列举动中就能窥见一二。就在此次山东舰航母战斗群抵达台岛东南时,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却选择远离台海。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郑剑:这次我认为国际上如果做出反应,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象征性的、留有极大的余地。美国至少是要在目前这个形势之下,它要运作将来在两岸之间周旋的这个筹码,所以要留有余地,我认为台湾真应该好好想想“倚美论”了。
过去,赖清德向台湾社会释放出,美国能够为其提供安全保障的错误信号,寄希望于“倚美谋独”。对此,赖清德当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就在上个月,台湾半导体制造企业台积电,宣布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这一做法引发不少了岛内人士的批评。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 洪秀柱:赖政府的“台独”势力,他真的是错估了形势,你需要想想看最近发生的,美国说要提高关税也没有对你台湾特别优惠,他甚至去主动把台积电拱手送人,你送给美国,美国完全更不要理你台湾的,你毫无利用价值。
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 游梓翔:煽动两岸的对抗,对抗之后我就可以引导台湾(“台独分子”)疯狂地,觉得美国跟日本会来帮忙的人站到我这边来,把台湾带往一条这么危险、这么不确定的方向,为了权力牺牲掉台湾民众的利益,牺牲掉台湾的未来。
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已经圆满完成联合演训各项任务。在此次联合演训之后,各方仍然关心,面对大陆的严正警告和台湾岛内的理性声音,赖清德会把下一步的局势带向何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郑剑:我相信第一,台湾当局他应该看到挑战下去会什么后果?我相信他们应该有反思,但是第二我不认为赖清德就会就此罢休,因为“17条”出来了,那只是在宣布了,那么“17条”都在同时同步,进行到什么程度?进行到什么规模?我想(联合演训后)也会形成一种有利的遏制。
后续,除了赖清德当局所谓“17项策略”的后续动向值得观察,在专家看来,接下来的几个时间点,也将成为影响局势发展的关键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陈桂清:5月20日是赖清德当局上台执政的一周年,在这样重要的节点,赖清德当局继续会采取什么样的一种措施?会发表什么样的一种言论?那么第二个重要的一个节点,接下来关税战之后,到底美国会怎么打“台湾牌”的一个问题,不负责任地给岛内的“台独”势力,释放一种错误的信号,那么一定会给台海的和平稳定和区域的稳定造成严重的一个伤害。
这几年,以旅游最为突出,两岸之间人民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1月,大陆方面宣布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这一消息让台湾旅游业一片欢呼。但当大陆方面的团队准备赴台时,却遭到民进党当局的拒绝。赖清德上个月所谓的“17项策略”,则是更进一步让两岸交流进入“大限缩、大倒退”的境地。我们常说,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但是,目前的局势告诉我们,两岸之间的民间往来,也正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两岸人民血脉相同、文脉相通,但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却设置种种障碍,阻碍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尤其是今年3月赖清德抛出所谓“17项策略”,企图进一步限缩两岸交流。国台办发言人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指出,赖清德当局无所不用其极禁限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图谋两岸“脱钩断链减流”,赖清德当局是两岸交流交往的最大障碍。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涉外关系研究室主任 陈桂清:这“17 项策略”,有的是限制两岸的交流,如果说一旦落实,让两岸的宗教交流、文化交流要采取所谓的报备制度。也就说任何的交流要经过他(赖清德)的审查,经过台当局的允许才能推动,他喊出要检讨两岸的经流、货流、物流、人流等等各种各样的一种盘整,所以意图也很明显,想要推动经济领域的“脱钩断链”,仿佛就是把台湾的大门给关上,然后在台湾内部去搞“台独”,就搞去推行所谓的关门“台独”路线。
最近一段时间,一位在台湾生活多年的大陆配偶刘振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这位原籍湖南的女孩嫁到台湾后以配偶身份依亲居留,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由于她主张两岸统一的言论,被台当局认定宣扬“武统”,取消了她在岛内的“依亲居留许可”,并限期离境。3月25日晚,刘振亚与台湾家人分别,被迫离开台湾。她7岁的女儿不忍离别,抱着妈妈痛哭。
大陆配偶 刘振亚:要求我在十日之内离境,否则他们要强制驱离我出境。现在突然间打乱了我对孩子的一些安排,我也面临了骨肉分离的倒数计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涉外关系研究室主任 陈桂清:大陆配偶,她同时也是台湾孩子的妈妈,她嫁到台湾去以后,她也是作为两岸一家亲,作为两岸交流两岸融合发展的一种重要的体现。赖清德当局利用它的公权力去打压一个手中没有任何权利一位普通的大陆配偶,是一种极度的反人性、反人伦的行为。
40多万大陆配偶群体,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两岸婚姻家庭。但在本周,又有两名大陆配偶“小微”和“恩绮”同样被民进党当局废除居留许可,被迫离开台湾。另据台媒报道,一名嫁到台湾已经有 18 年的陈姓大陆配偶也在网络发文称,近日收到台出入境管理机构的约谈通知。陈女士说不仅自己被人肉搜索,她工作的饮品店也时常被骚扰。
大陆配偶 陈女士:那一边是娘家,这边是婆家,他(赖清德)用这种政治化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平民百姓,我觉得这样子很可怕。
就在上周,中学女教师区桂芝因在采访中批判“台独史观”,遭到匿名检举,民进党当局施压点名要求校方找她约谈。区桂芝在采访时重申,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会否认我的出身来源,我坚持的是中华文化的立场。
台湾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教师 区桂芝:我讨论的议题跟颜色无关。那所以被抹成什么颜色都不是重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涉外关系研究室主任 陈桂清:因为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竟然遭到民进党当局公权力的一种打压,被校方约谈,甚至有一些“绿营”的策应,在网络极力地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这种情况我想折射的是当前台湾社会弥漫的一种绿色恐怖的戾气,说了一个不符合“台独”意识形态的一种话语,就遭到了公权力的一种打压。我想这反映出来当前民进党当局执政之下,台湾社会言论自由的丧失,台湾社会民主的退步。
民进党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两岸民间往来受到全方位的阻力。其中涵盖了赴大陆旅游的“禁团令”,限阻台湾同胞申办大陆证件,要求有关部门全面禁用DeepSeek软件等等。不过,重重障碍之下,两岸交流不会停、不会断、不会少。本周,马英九文教基金会带领30名台湾青年在山东交流参访。在他们看来,两岸情势越严峻,交流就越重要。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萧旭岑:我们这次很高兴能够带着(台湾)年轻人到山东来参加这个孔子春会,不管是青年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交流,我们会努力地让两岸的这些交流不能中断,这也是切不断的,只有遵循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我想这才是两岸的未来的光明璀璨之道。
国台办发言人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表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但所有人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和平是美好的愿望,但“台独”分裂行径,却是台海和平最大的破坏因素。“台独”就意味着战争,只有采取一切强有力的手段遏制住“台独”,台海和平才有切实保障。本周,东部战区的联合演训“雷霆打台独”,从某种角度来说,依然是在尽全力把台湾从兵凶战危的险境,拉回到和平。
责任编辑:王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