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高温的时代下暴烈地炸响 | 黄河时评“五四”特别策划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真是与老一辈人之间形成了“鸿沟”。举个例子,我想网购一双鞋,我妈却劝我到线下实体店去买,说那里能试穿,还保证是正版。我苦口婆心地从时间成本、网店版权及尺码样式在线选择等方面试图向我妈证明网购真的超级方便而且不会买到假劣货。最终我妈终于被说服了,却只是因为有一张五十块钱的优惠券可以使用。

这个令我哭笑不得的家庭琐事,只是当下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人之间诸多不合的极小表现之一。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发现老一辈人与年轻人间在各个方面产生的大量摩擦、争执甚至矛盾。究其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用一句网络热梗简单概括:大人,时代变了。

本文作者

AI这么描述Z世代:“Z世代,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作为Z世代的青年,我们总能听到老一辈人这样的呵斥:“别玩电脑了。”“手机游戏就不能不玩吗?”“你怎么花这么多钱买那个花里胡哨的衣服和小卡片呢!”

大人们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斥在年轻人们的耳畔,在他们的强势下,我们有时不得不低头默默承受这些指责。可是,我们是被称为Z世代的年轻人,与先前的几代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出生便与信息时代对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相比于“旧世代”的人们,我们最熟悉信息时代的一切,互联网也是我们最活跃的阵地。而老一辈人仅仅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新潮的东西是前所未见的,就按自我认知对最年轻的一代人加以批评和指点。可随着青年一代步入成年,迈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发展的风向便随之改变,时代的新浪潮正在涌来,历史终将交予更年轻的人们书写。

我们是“不听劝”的一代,有最鲜明的“叛逆”精神。我们拒绝“PUA”和“愧疚式教育”、批判“996”“职场新人低薪”“酒桌文化”“巨额彩礼”、揭露“学术霸凌”“欺骗消费者”现象,在互联网及现实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在为各个领域内显现的问题发声。在这个时代,我们追求“真理”而淡化“尊卑”、祛魅“权威”,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又支持这种无视年龄的“平等”产生,于是“小孩哥”等热词也应时而生。老一辈人所谓的几十年的经验在当下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的重要性被大大淡化,因为社会的发展速度已远远大于传统经验认知的积累与更新速度,只有真理和现实习得才能帮助人们跟上生活的节奏。有的人指责我们“不听老人言”,断言我们会“吃亏在眼前”,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已不再需要处处依赖老一辈人的教诲,毕竟我们才是与这个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人群,他人依于旧时代的经验,未必适合于当下。未来是我们的,对于自我发展,我们有自己的认知和底气,又何须遵从旧时代的经验呢?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常常被老一辈人批评。“熬夜”“追剧”“买谷子”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却是生活状态的异类。可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压迫得人们快要喘不过气的社会,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也在随时代而改变。与老一辈人骨子里的“先苦后甜”不同,为了快速释放大量压力,我们笃行“及时行乐”,于是“先苦不一定后甜,但先甜一定甜。”的网络金句被无数年轻网友狠狠点赞,因此我们造“热梗”,搞“发疯文学”,玩“抽象”,以各种娱乐方式解放自己的天性。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太多新名词:网购、短剧、ACG、cosplay、电竞……这些在大多数老一辈人看来是“洪水猛兽”,实际上却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之一。在老一辈人视为荒诞怪异的年轻人生活现状背后,是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突破生活的束缚,换取片刻的快乐与悠闲。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自我审视。我们反思“饭圈”“短视频”等娱乐现象,从中批判性地看待追星、短剧、直播等“无聊的娱乐”的好坏,既承认它是数字化狂欢,认识到我们娱乐至死的时代症候,也警惕浅薄的文化消费与空虚的反智主义,意识到在“无意义”的快乐中我们所流露出的情感需求:释放天性、寻求认同;我们学着从模仿借鉴他人的到创造发明自己的,因为不甘于人后,有青年一代的追求,于是我们当中有人开发了《原神》,有人打破了游泳世界纪录,有人研发了DeepSeek,有人创造了“哪吒”IP,这只是一部分佼佼者,而实际上广大青年正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新时代作贡献;我们还在一次次与老一辈人的争执中选择和对方和解,毕竟各自的经历铸成了彼此间截然不同的观念,而观念是无法通过争辩或短时间内的行为及一些社会事件轻易扭转的,于是我们选择性地接受对方的教导并尝试弥合与对方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只是以他们的方式关心你,尽管有些方式可能不正确;我们也在一次次社会现象及个人经历中试着与自己和解,逐渐深入对自我的了解,意识到个人的情感需求,于是,我们用“NPC”“躺平”“摆烂”等词语以自嘲放松自己,在当“铲屎官”中释放自己对生命的爱意,在片刻闲暇中掏出一本不那么深奥晦涩的小说读一读并美其名曰“提升文学素养”,我们努力对抗“抑郁症”“孤独症”,在平凡的生活中拼命想要实现自我救赎。我们是沸腾的油,在“高温”的时代下暴烈地炸响,强烈地想要挣脱束缚,以各种方式对抗压力,换不同面貌迎接生活,只为做自己。

于是我们大胆立下自己的志向,肆意发挥自己的才华,炫耀自己张扬的青春,大刀阔斧地改变世界,坚信生活中总有一天会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我们没有“垮掉”,相反,我们举着时代的大旗,昂首阔步地走在历史的前沿。

行文至此,我瘫在椅子上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长舒一口气。正在这时,妈妈走进房间,手里捧着一碗带勺子的已经挖好块的西瓜。我以为她又要责备我用电脑已经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把纸质稿输入成电子版并修改,谁知妈妈只是把碗放在我手边,告诉我:“文章别弄太长了,弄完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学。”说罢,就轻轻走出去了。我突然莫名十分感动,或许,这就是新老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消解的开端吧。

只是“同志仍需努力”,因为过了不到十分钟,妈妈熟悉的斥责声又来了:“还没弄完吗,点鼠标干什么?是不是又在偷玩电脑?”我只得一边心中暗喊冤枉并抱怨自己是个慢性子,一边大声回应道:“好啦,马上!”(本文作者系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级10班学生,感谢指导教师李鸿杰先生协调组织)

点击查看专题

编辑:李明 作者:张惠铎 校对:王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