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卡夫卡式的社会(卡夫卡式社会新议)

卡夫卡式社会新议

140年前奥匈帝国作家卡夫卡,是一位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他的小说《变形记》深刻刻划了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的社会状况,揭露出在规范严谨的环境下,社会各种复杂的奇怪现象,身不由己而无法独存的现实。

由此,后来人们将他的心路历程与透视社会的某种共性特征总结并完善成卡夫卡现象并延伸到卡夫卡式社会,并给予了相对清晰的特征模型,因此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讨论。

卡夫卡式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繁荣而有序的时代同时暗藏各种危机;二是大家都明知未来需要付出代价,却主动或被动地适应与配合;三是服从者缓死,不服从者即死,服从者集体处罚不服从者;四是讲理者被忽视,明知而为而受到更大的孤立;五是寻求自保而逃避责任,大家却心安理得而广泛共识。

夫卡式社会现象,其实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有着某些缩影与共鸣。尤其是为了自己的暂时安全,选择服从各类有用与无用,有利与无利的规则甚至是荒唐奇怪的措施及有损他人的各种方式方案。主动与被动地加入某个集体针对不守规则的人毫无同情之心,甚至放弃他人生命。讲理的被歧视被孤立,即使大家明知讲理者正确而选择不顾,在这种环境中,很多人变的善于选择侥幸而变的怯弱、冷漠甚至邪恶和丧尽天良。这种状况有一个非常可怕的社会积累现象那就是全体性沉默或全员性装哑。

卡夫卡式社会现象揭示出人性的弱点与不足,同时也透视出社会复杂功能的影响与制约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刻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真善美与自私丑恶间的边际分隔线。卡夫卡式社会现象,在某些范围内有其现实性,在人与社会关系中也不乏存在“路径依赖”、“贝勃定律”中一些客观现象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人性的转变与漠视。

如何应对与改变卡夫卡式社会现象?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实践。

一是不断改革与自我进化。就是正视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强化错误路径,用改革、健康、积极、博爱、公平、公正的观念引导群体与个人,实现自我净化自我突破自我进化。

二是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从影响普遍性的人和事的具体有益改善的方面做起,相互包容与正向引导,建立政通人和的环境。

三是加强团建与群体的演替。任何现象的形成与发展都有起始、原因与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健康团建构筑起新的演替力量,通过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发挥群体的约束效应起到转变之效。

四是倡导思考,提升综合素质。在丰富物质生活与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我思考,分析自我的角色位置,以期建立良好的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