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将军白发征夫泪全篇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祖籍邠州。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出兵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再也不敢侵犯,当时军中还流传了一句名言:“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一韩指的就是韩琦,这一范就是范仲淹了。

有时范仲淹也不禁会思念家乡,可是自己现在身处边塞,连喝一杯家乡浊酒的愿望都满足不了。听着那边塞悠扬的羌管声,自己的思绪飘得越来越远——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听说过大将军窦宪的故事,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如今自己也要像那东汉将军窦宪那样,不破边贼,誓不还乡。可是看着那已经半白的头发,不禁问自己,真的能实现这个愿望吗?想着想着,不禁流下了眼泪……

上片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下片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家人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一般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可范仲淹的泪,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他,不仅仅担心的是家人、担心战局,他还在为天下苍生而担忧,为天下百姓而担忧。虽然现在局势暂时稳定,但这只是暂时的,朝廷腐败,自己奋力创造出的局面不知能支持到什么时候,重重情绪的交错,凝结出了那一串串对天下苍生的仁爱之泪。

只有真正读懂了范仲淹的泪水和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才能够真正理解,范仲淹的泪并不是担心自己前途的泪,而是为天下百姓苍生而担忧的仁爱之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