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德庆金林水乡旅游景区(岭南水乡有多美?)

千年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一直撩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殊不知,大自然随手一抹,便将四季如春的浪漫,留在了波光潋滟的岭南水乡。

如果想知道岭南水乡到底是怎样的天生丽质,不妨撑一支长篙,寻梦金林。

金林水乡


01 古村传说

地处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北部的金林水乡,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古村落。

南宋末年,中原战火频仍。相传,就是在这一时期,金林人的先祖携家带口,从北方启程,开始了一段筚路蓝缕的迁徙之旅。抵达今官圩镇境地后,他们停下脚步,安家落户,开荒定居。到了明朝,随着人口不断增多,终聚落成村。村内世居村民有谈、谢、陈、孔等12个姓氏。

关于金林村的得名,坊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当年被迫南迁,取村名“金临”,后依谐音改为“金林”。另一说是因村子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并蕴藏着金矿,故名金林。

金水池


02 水光潋滟

从空中俯瞰,面积5.5平方千米、群山环抱的金林村,宛若世外桃源。

金林村素有“两河双圳五大井“之说。村外,吉岗河、金林河东西盘绕。村前,八棵秀茂古榕,以及苍翠的樟树、相思树、红棉、菩提树,像绿色屏障,隔断了外界的喧嚣。村内,北秀湖、上林塘、葵扇塘、积善塘、金水池等众多湖泊池塘,波光潋滟。

北秀湖龙门桥

村内现存五口古井,其中的长寿大井,据传始建于宋朝,上小下大呈葫芦形,底部宽数丈,井深十数米,井水清甜,至今尚用。

明代修筑的金林大圳,将金林河水引入古村,又分支流从家家户户门前淌过。

水流潺潺,水车悠悠,湖光山色的金林古村,正是因此被人们称作金林水乡。

金水池


03 古韵悠长

徜徉于金林水乡的小桥流水之间,宁静古朴的气息迎面扑来。

明代修筑的金林古城,东西宽,南北狭,成椭圆形,城内住户约在八十家左右。这里的长寿门、太里门、上林门等众多城门,皆为阁楼式,别具一格。

长寿门

古城内外,谈家大屋等90多座古民居,丽先谈公祠、应业谈公祠、盛大谢公祠等9座祠堂,总计100多座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

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建于清初的丽先谈公祠,族规《金林谈氏家训》,就刻于祠内。

丽先谈公祠坐北向南,为砖、木、石结构建筑,总面阔22.1米,总进深41.05米,占地面积907.21平方米。祠堂内精美的木雕、壁画栩栩如生。

丽先谈公祠

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迁址金林村办学,以丽先谈公祠作肇庆中学校本部,著名国画大师黎雄才曾在此执教。


04 百年圩市

长寿门南,有一条长不到百米的村道,这便是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金林水乡无人售货集市。当年,由于人口不多,家家都没有足够的人手负责买卖,于是村民售卖的物品挂在墙上,买者只需把钱丢进竹筒内便可将货取走。

相传,清代才子宋湘有一日经过,看见这种买卖方法很感动,于是在墙上挥笔写下对联:“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传说终究是传说,并无证可考,但水乡无人售货集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无人售货集市

传承至今的,还有远近闻名的金林圩。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金林村一年一度的圩日,过去会举行纪念关羽的活动,又名“关帝炮会”。这一天,四邻八方的群众都到此趁圩,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整条村道。如此热闹兴旺的景象,已在古村延续了数百年。

金林圩


05 诗与远方

数百年来,金林人主要靠种植水稻、花生、薯类,饲养禽畜为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金林水乡开始大量种植沙糖桔、荔枝、贡柑,一部分金林人则走出家乡打工或经商。

近年来,山清水秀的金林水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伴随一间间民宿的渐次兴起,古韵水韵悠长、美酒豆花飘香的金林,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热点。

贡柑现代农业产业园

继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教育示范村”,2009年被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后,2020年,金林水乡又被旅游与文化部评选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小桥流水

岭南韵味,水乡风情

四面八方的游客

在金林水乡

找到了诗和远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