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3月11日绍兴官宣入春。这一预测是基于气象意义上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10℃的入春标准。惊蛰都过了还没入春,不就是在死卡候平均气温≥10℃这条杠子,老天爷开了个玩笑,官宣第二天3月12日绍兴气温为1-16°C,入春后头一天的气温就≤10℃,这入春还算不算?
20日是龙年的春分,节气都到这个时令,再来说“入春”与否,除了令人尴尬,还有意义吗?
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是指导农事活动的“操作规范”。就是在进入“大数据”,“云服务”现代化种田的当下,二十四节气仍是“春耕,双夏,三秋,冬种”这四季农事作业的时间表。同时,二十四节气还影响着今人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传统文化,没有之一。
其实,宣与不宣,春天早已回归越州大地,春天照样走进人们的心中。
四季轮回,循环往复,这是天道,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没有官宣不官宣一说,这是农历的历法。“四立”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已延续了4700多年,2016年又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毋须人为的再为划分四季而设置“门槛”、寻找借口来颠覆人们对四季的认知。
国人有个“官本位”的传统观念。即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老百姓的心中“官”代表着政府,代表着权力。而“官宣”,顾名思义即“官方宣布”,就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往往让人信服。
然“官宣”二字并非法律用语。现行的法律法规也无明文规定凡事都得听“官宣”的。这“官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泛指某人或某机构对外正式宣布消息,表达“广而告之”的含义。自2018年10月16日,有艺人同时在微博上发布“官宣”,公布二人结婚喜讯,引发网络疯狂转发,并被广泛模仿使用,迅速走红网络。随后,从官方媒体到文娱明星都喜欢使用“官宣”二字。
如此说来,此官宣的“官”,不是老百姓头脑里的“官”,官宣中的“官”,则仅仅保留了正式性,弱化了权威性。
今若要给“官宣”准确定义,那就是“正式宣布、广而告之”。故你宣而不宣,何时四季轮转,冬去春来,老百姓,尤其是从事农事活动的人们心中是有一杆秤,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