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译文:
“鹅,鹅,鹅!”,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朝着蓝天歌唱。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二、作者生平
骆宾王(公元 619 年 — 公元 687 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 “初唐四杰”。骆宾王堪称历史上知名的神通之一,幼年成诗,《咏鹅》就是他的成名作,虽然自幼聪慧,但其父骆履元(曾担任博昌县令),在其7岁时(公元625年)去世,家里失去了依靠与支柱。
中年之前多以游历各地为主,做过道王李元庆的府属,也曾从军到西域,直到公元667年骆宾王48岁,因对策入选,踏入仕途,担任奉礼郎、东台祥正学士等职。但不到3年又因事获罪离职。后来又历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等职。在武则天当政时,他多次上书讽刺,获罪入狱。
文明元年(公元 684 年),骆宾王在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集,准备武装讨伐武则天。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署骆宾王为 “艺文令”。骆宾王代徐敬业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的罪过。起义最终历时三个月以失败告终。
骆宾王的结局《新唐书》中记载起义失败后,骆宾王出走不知下落;而《旧唐书》中则记载他在徐敬业起义失败后被杀。还有传说他活了下来并且隐居灵隐寺做了和尚。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诗文集在唐中宗复位后被人整理成文集十卷传世。其诗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骈文也颇具特色,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历史观点
1. 在《咏鹅》之前,从南北朝及唐初的咏物诗,极少有诗人以鹅为赋咏对象。所以这首诗在咏物诗的题材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视角,使鹅这一形象进入了诗歌的创作领域。
2. 普遍观点认为这首诗虽出自七岁孩童之手,但能从声音、色彩、动态几方面将鹅的形神写得活灵活现。诗的开头以三个 “鹅” 字的呼唤起头,犹如小孩子见到鹅以后追着它连连呼叫,生动地展现出孩子兴奋的心情和稚气的神态。“曲项向天歌” 一句勾勒出鹅的外形特征和高傲姿态,“歌” 字体现出儿童的天真心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描写白鹅游水的情景,并且对仗工整,
诗中的对偶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平仄相对,用词巧妙,回环往复,这两句从对仗来看,“白毛” 对 “红掌”,“绿水” 对 “清波”,是南朝到唐初最常见的 “的名对”,极具文学美感,展现出了比较高超的诗歌技巧,可见骆宾王在文学方面的天赋。
注:以《咏鹅》作为本系列的开篇,开启《新注唐诗三百篇》,考虑有几个方面:
一是作者骆宾王生在唐初,且为初唐四杰,二是成诗在骆宾王的童年时期,三是这首诗也脍炙人口,具有代表性。贴切本系列按照历史时间排序的定位。
《新唐诗》系列以历史时间先后,文学美感,哲学维度、历史流传度,作者知名度、历史上各名家大咖的读后感和评论以及创作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还有优秀网友评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新注撰辑。相对于传统的《唐诗三百首》我们以更立体的方式,读了一首诗,了解了一段历史,发现作者的心境,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雅俗共赏之,观察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更是我们自己诗与远方的共鸣。